元宵节,中国民间有“观灯猜谜”的习俗。民俗专家介绍说,猜灯谜,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。据记载,猜灯谜自南宋起开始流行,至今不衰。“猜灯谜”又叫“打灯谜”,出现在宋朝。南宋时,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、猜谜的人众多。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,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。
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,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。天津市民俗专家赵之珩介绍说,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于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学形式,生动活泼。灯谜的基础是谜语,而谜语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。早在春秋战国时谜语就已经出现了,当时一些“政客”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,说动各国君主,往往在发言中采用民间故事传说的隐喻方法,巧妙影射。当时把这种方法叫“隐语”或“瘦词”。
到汉代时,逐步演变成为破译文字形义为主的谜语。这时的谜语还是比较粗糙的,有民间老百姓创作的,也有文人创作的。到了三国时,谜语书面创作形式已十分盛行。宋代谜语与元宵赏灯相结合,丰富了灯节的娱乐活动,这时才是灯谜。此后,谜语有了更多的趣味性,因为在宋代,游乐场所“瓦舍”兴起,给灯谜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,这就促进了灯谜的发展。于是,当时不少的文学家都成为制谜高手。
元宵节灯谜的来历_元宵节习俗作文500字相关内容
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,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,明帝提倡佛教,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,点灯敬佛的做法,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,令士族庶民都挂灯。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…
关于元宵节古诗的解析【一】故园今夕是元宵,独向蛮村坐寂寥。赖有遗经堪作伴,喜无车马过相邀。春还草阁梅先动,月满虚庭雪未消①。堂上花灯诸第集②,重闱应念一身遥③。【二】去年今日卧燕台④,铜鼓中宵隐地雷⑤。月傍苑楼灯影暗,风传阁道马蹄回⑥。炎荒…
2017元宵节的歇后语大全正月十五才拜年——晚了半月正月十五打灯笼——年年都一样正月十五打牙祭(偶尔吃顿丰盛的饭)——一年一回正月十五的龙灯——任人耍;由人玩耍正月十五的月亮——光明正大正月十五的走马灯——反复无常正月十五放烟火——好景不长…
正月十五元宵节古诗词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(隋)隋炀帝法轮天上转,梵声天上来。灯树千光照,花焰七枝开。月影疑流水,春风含夜梅。燔动黄金地,钟发琉璃台。正月十五夜(唐)苏道味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灯树千光照,明月逐人来。游妓皆穠李,行歌尽落…
元宵节花灯儿童诗文赏析肥水②东流无尽期,当初不合种相思③。梦中未比丹青④见,暗里忽惊山鸟啼。春未绿,鬓先丝,人间别久不成悲。谁教岁岁红莲夜⑤,两处沉吟各自知。注释①元夕:旧历正月十五元宵节。②肥水:源出安微合肥紫蓬山,东南流经将军岭,至施口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