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所谓“舍得”一词明面上是相互矛盾的,有得必有失,有失必有得。时间的长河,古往今来,又有多少人为得失而奔波,最后都沉淀在历史的滚轮中。所以,顺其自然,宁静致远,以舍换得。
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”这是心灵的平静。身处一个形形色色的时代,有人不安,坐卧不宁;有人随俗,与世沉浮;有人唯恐,患得患失。原因在于失去了静心。越是在缤纷变换的社会里,倘若越能善养静气,超然于物外,游离于世态,让焦虑的心境平和洒脱,使发热的头脑安然冷静。那么,喧闹之地也可心平如水,是非之场也能豁然脱俗,烦恼之事也会从容处之。
“我的房子烧毁了,现在我可以更清晰的看到渐渐升起的月亮。”如果不具有宁静的心,看淡得失的态度,也就没有如此豁达的胸襟。房子烧毁这就是“失”,但也正因为这份“失”才有了能更清晰的看到渐渐升起的月亮的“得”。所以,从另一个来说,物质上的损失并不代表精神上的损失,相反,有可能带来其他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“放下低级娱乐,享受高等未来。”人活一世,大约有五分之一的时间都花在求学方面上。最近几年的疫情,可以说是为在校学生放了一个长假期,但我们扪心自问一下,这真的是件好事吗?显然不是。倘若自控力不强者,那就真的是一个假期了,过度的放纵自己,沉溺于游戏之间,最终迷失了目标与方向。以低级的娱乐为条件,放弃了高等未来的结果。这只是学习方面的得失之一,我们任何一个小小的决定,都能引发蝴蝶效应,影响之后的事。那么,何不选择利大于弊的选项呢?
少年的心动像仲夏夜的荒原,风一吹,野草就连成了天。彼时我们正当年少。“舍”低级心动,“得”高等人生。
舍得要以舍换得-高中议论文600字相关内容
舍与得,乃两个相对的概念。最初的“舍得”一词,出自《了凡四川》,传入中国后,迅速与中国传统的老庄道学思想融会,成为“禅”的一种哲学。世上的一切事务都是相对的,有舍才有得,要得必须舍。比如,一个人乘船过江,船上放满了半生得来的财宝,可船至江心…
孟子曰:“鱼,我所欲也,熊掌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;生,亦我所欲也,义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”——题记“帝高阳之苗裔兮,朕皇考曰伯庸……”吟诵着《离骚》,屈原披发行吟于汨罗江畔,怀石一跃,满腔爱国…
舍得,舍得,有舍才有得。不舍而舍“吱呀”一声,门开了,像一首从远古传来的歌谣,令人心颤。我和她像往常任何一次放学一样,手牵手跨出学校大门。只是这一次,我们的手握得格外紧,我们的步子放得格外慢。只因为这一次离开,就再也不会踏入这所学校,只因为…
舍得,舍既放下,放下的结果本身是一种失去,然而常说的舍得,有舍有得。更有古话:熊掌与鱼不可兼得。想要得到某个事物总是需要舍弃相应的事物,人生万里程路,不必为此而感到忧愁,人生本来就是有舍有得的过程,只不过选择不一样而已,学会舍得,生活少烦恼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