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段留不住的时光_满分散文精选700字
流年易逝,覆水难收,当依赖渐渐冷漠,再回首,原来那爱,从来不曾离过。——题记
流年易逝,覆水难收,当依赖渐渐冷漠,再回首,原来那爱,从来不曾离过。——题记
安东尼在他的绘本中说:“我们讨厌一朵花时,把她摘下来,喜欢一朵花时,也把她摘下来。”这寥寥数语,竟引人在宁静遐思中悄然顿悟。
我们是否在不经意间惊扰了那份我们眼中最为珍视的美?
不去打扰的欣赏才是真正出于心底的珍视,不为了嗅一朵花的香而去采撷整朵蓓蕾的芬芳,不为了欣赏蝴蝶美的姿态而去喧扰那一份静谧与安然,这才是真正欣赏者的姿态:安静,不出声,不触碰,伫足于局外,只愿用远远的目光爱抚,甚至只是在心底悄然遐想。
张晓风曾在散文中记载过:路过一位友人家,拜访闲聊之余却瞥见一株静默於房屋一隅的昙花,她默然倔强地抖开一身铁树般浓郁厚重的绿色。问起友人才知道这是一株漂洋过海而来的品种,倔强地遵守着出生地的时差,只肯在白天绽放,无论友人用尽何种方法,她始终不肯再绽开那璞玉般洁白通透的花蕾。张晓风在敬重这株倔强花朵的同时却又深深惋惜她的命运。无论是多少呵护与栽培,多少盛赞她绽放容颜端庄清丽的溢美之词,都无法滋润她那离开初生土壤的倔强根系,都无法使她再绽放最原始最本初的美丽。
让美丽回到她最初的环境中去,去肆意盛开属於她的光彩,别让你的欣赏,影响了她的绽放。
回忆是偶然的风沙,一吹吹到月光之下,在记忆深处,折一枝桃花。
推开第一扇记忆之窗,看到的是一道美丽的风景,那是儿时的风景。银色的月光如一层薄纱笼罩着大地。院子里,那桃花正开得恣肆风流,又显得端庄雅淑,周围是正吐露着芬芳的迎春花。花旁,年幼的我和慈祥的奶奶正坐在椅子上。夜,是那么宁静,那么安详,只有奶奶的声音和时有时无的狗吠声。我安静地坐在椅子上,听着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。奶奶的声音好似在用心地歌唱,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,鲜艳和丰润,让我忍不住遐想起来:那在广寒宫里的嫦娥,那捣药的玉兔,那伐桂的吴刚。奶奶的故事在我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。
再推开一扇窗,我见到的是一幅绚丽的画面,这是我的小学时代。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。春天伴随着第一只回到南方的燕子,第一朵露出笑颜的鲜花,第一棵探出脑袋的小草归来了。大家脱掉那厚重的棉袄,欢快地在校园里奔跑,嬉戏,舒活舒活筋骨,抖擞抖擞精神。放学后,三五成群结伴去郊外放风筝。累了,就靠着一颗棵粉得似霞的桃树休息,沐浴着阳光,享受着轻风,无忧无虑地谈天说地。至今仍忘不了当时那高飞的风筝和大家脸上童真,无邪的笑意。六年的学习生活,灌溉了幼年时的那一粒种子,它已开始冲破土层,冒出淡绿色的嫩芽。
冬季空中飞扬的白雪,像皎月的柔光,只是给人一种平寂的舒适。它没有此起彼伏山脉般的险峻,更没有波澜壮阔大海般的雄壮。惟有夏季的风雨,才能给强者一种难以言语的满足。
我喜欢风雨,更喜欢在风雨中驰骋。每当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之际,我便拿起微乎其微的雨伞激动得奔向水花即将绽放的地方,体会着唐突而来的美。每次,它总是像挨饿的野兽找到所定的猎物般得扑向伞,经不起天生神力的伞像残垣断壁的废都,而伞下的我却像只落汤的鸡,叫苦不迭!但是,我喜欢沉寂其中,看着它毫不留情地冲洗周围的事物,仿佛它就是观音手中的雨露瓶中的圣水,可以洗涤一切污浊的心灵,上心灵在风雨中的美丽中升华。
少顷,无数的雨滴构成一条条弯曲的线,无数的线在风雨的推动下敲打这路上迷途的行人。他们迎着风雨走向未知的世界:。闪电即逝,隆隆雷声融于无垠的黑暗中,惊吓着胆怯的人们。未来对于他们就像大海中迷茫的船只。其中,成败亦有,但只是转眼即逝的流星;抉择亦通,但也许是a new start in life。
风雨无情,勇者坚强!他们一路上怀着致死不渝的信念,迈着坚定的步伐,做着痛心疾首却义无返顾的抉择——“要输就输给追求,要嫁就嫁给幸福”这是他们永恒的信条。
风雨是自然神奇的幻化,勇者在挑战自然中美丽亦在风雨的穿梭中美丽。
今天,我想和大家谈一谈有关“勤奋”的话题。
在这个世界上,我们任何人都是靠勤奋而成功的。古人认为,勤乃学之本,无勤则学之无成。这一观点,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,从未间断。美国曾有访问团访问中国大小学校,考察了中国的初级教育,并在报告中指出:中国学生喜欢早起,有“家庭作业”,用考试分数衡量出优等生与差等生。中国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,起得最早,睡得最晚的学生,也是成绩最好的学生。唐朝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:业精于勤荒于嬉,行成于思毁于随。看古今中外,凡有成就者在历史的每一页上,无不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——勤。
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聪明,能有一番大成就,但聪明人不是你想当就当的,必须经过勤奋的努力。你想出国留学,就得学好外语;你想当名体操健儿,就得坚持体育锻炼;你想当一名科学家,就得多看百科书记,拓宽视野……总之,无论你想干什么,不勤奋是很难实现的。
华罗庚从小家境贫困,初中毕业不久就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,但是他酷爱数学,勤奋不怠:柜台旁,能看到他时常研读数学书籍;半夜里,能见到他挑灯思考的身影……十九岁时,华罗庚到一所学校去当会计,他变得更忙碌了,但他并没有因此中断钻研数学,熬夜是常有的事……经过不懈的努力,他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数学家。
活着的意义_满分议论文800字
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,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。
为了寻找那种被世人所定义着的幸福,我在通往梦想的旅途中寻寻觅觅,错过了无数美丽的风景与停泊的驿站。但始终坚信只要能拥有一次轰轰烈烈、举世无双的成功,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。直到身心俱疲,直到蓦然发现人性也有丑恶的一面,直到忽然明白我所追求的东西并非是我向往的,我才真正开始去思考—人活着,究竟是为了什么?仅仅是为了工作、生活、责任、义务、亲情之类的吗?我陷入了一度的迷茫和绝望之中。
直到我品读了余华的大作《活着》,居然产生了一种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快感,我才意识到我开始明白活着的真谛了。
《活着》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:一位叫福贵的富家少爷,先是把家产赌光沦为一无所有的穷人,父亲气恨而亡;接着他不幸被国民党捉壮丁历经死难而幸免于世,但母亲却因病去世;在接着儿子有庆被抽血至干而死,女儿凤霞产后的败血症而亡,妻子家珍得软骨病最终病死;继而女婿二喜工伤而亡,外孙子苦根因吃豆子被撑死了;最后,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……
班里有个学习特别好的,是全校都公认的学霸。
别人来了学校从头至尾是用功学习,他可不一样。下课了照样疯,放学也不着急回家。可是他就是全校第一,同学们都说他是天生的学霸,老师们都说他用功在你们看不见的地方。
上了初三,考试也越来越多了,平均每一个星期就会有一次测验。奇怪的是,他每一次测验,不论是什么科目,都得不上满分。每次都会被扣一两分,拿下卷子,我们羡慕的看着,只是一些过程不完善,或者答的不完整而已。看之后,一群人会围着他哈哈大笑,嘲笑他不受老师的“待见”。
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才知道他不为人知的一面——正像老师说的,他用功的地方,是我们所看不到的。在家每次都要复习到十二点多。仅仅是一份只错了一两分的试卷,写的试卷分析就比我们要多得多,虽然老师每次都说不用他写试卷分析,可他的试卷分析往往一份不漏。我们知道以后,便到他座位上嘲讽起来,说他傻,不知道少写点东西,不用写的非要写,浪费时间。
毕竟是重点班,班里学习好的也不少。每次别人的分数下来,和他的也都差不多。但是老师却不夸他,向来只夸别人。
就这样,不知不觉到了中考。成绩下来,不出所料,他考了全市第一。但令我们惊讶的是,那些平时学习也很好的人,这次的成绩反而低了七八分。可他的成绩,居然比平时测验高了十分。同学们都觉得不可能,十分惊讶。
"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"屈原的这一句话告诉我们:人生之路漫漫长长,既有湍急的河流,又有陡峭的山峰,更添狂风暴雨。纵使人生路上满是坎坷,我们都应该不屈不挠地向前行走。哪怕遍体鳞伤,经历了磨难才会长大,历经了艰险才能成功。
张大奎在幼年的时候,因为高烧导致小脑瘫痪,在别的孩子疾步如飞时,他站都站不稳,更别提行走了。父母帮助他多次,万般无奈之下,父母便在两颗树之间绑上竹竿,让他扶在上面练腿力。父母看到了他的艰辛十分心疼,但路是孩子的,应该让孩子来走。自己的溺爱会断了孩子的路。长期的训练,他的双臂磨出厚厚的茧,摔倒的次数足以使他伤痕累累。他仍咬着牙,吃力地行走着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,孩子心智愈加成熟,在练习的时候尽管他脸上会浮现出痛苦的表情,他依然坚持。
几多艰辛几多痛苦,交织在日日夜夜的磨砺中。最后他学会了走路。然而,在人生之路上,他没有就此止步,而是发愤图强,钻研学习。谁又能想得到在几十年之后,他竟然走上了人生的巅峰,成为了计算机博士!
张大奎,从脑瘫患儿到计算机博士的成功蜕变,源自于他的执著与坚韧。人生之路上他遭受重大的撞击,却没有因此而不思进取,去颓废去哀怨,而是接受事实,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艰难地行走着。为什么他能成功?因为他勇于直面人生路上的挫败,与命运抗争,用“信念”行走。
“既自以心为形役,奚惆怅而独悲”是陶渊明无奈屈从于现实,禁锢心灵的悲叹。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”是李白无畏的乐观豁达。“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”是刘禹锡不计外物只重内心的超然脱俗。他们与心灵同行,不惧外界喧嚣,不畏现实苦痛,顺遂心灵脚步,漫步在自由的精神世界,心体合一。
与心灵同行,得到自我的认可,你已得到全世界。只要坚定心中的那份坚守,世界在你脚下。我们可以像“无臂钢琴师”刘伟一样,相信自己,坚定自己,敢于说出“人生两条路,要么去死,要么活得精彩”的豪言。也可以像“感动中国”白芳礼老先生一样,“一个馒头,一碗白水,他曾这样生活;35万捐款,300学子,他就这样感动中国。”正是因为他们的积累与坚持,位的都是他们心头上始终如一的梦醒,他们选择与心灵同行,为心灵插上翅膀,带着自己的心灵展翅飞翔。
关于南京的作文1
酷热、暴晒,加上几场酣畅淋漓的暴雨。时而抑郁,时而沉闷,最后爆发。南京的夏天是有自己性情的,有时又神秘莫测,令人着迷。
暴雨,是最后的洗礼,最后的涤荡。
天空还是明亮的橙黄,耀眼的阳光直射大地。一回首,便已如傍晚时分,天色阴沉,好像好莱坞奇幻片中的情节突变,一支神秘的黑暗之师瞬间占领天空,赶走了太阳,赶走了光明。还不等人们反应过来,轰隆隆的雷声便从远方传来,为了壮大声势,如猛地锤鼓般!一阵阵响雷让人们心中发慌。各家都有人在阳台上快速地收衣服,路上的行人也加快了步伐。雷声只是前奏,预示着一场伟大洗礼的到来。
耳机里的音乐怎么越来越小,最后只能听见——噼里啪啦!噼里啪啦!暴雨来啦!真是让人毫无心理准备。这烈性子的天啊,开始无休止地往下倒水,似乎无所顾忌了!是啊,抑郁了太多,沉闷了太久,它有理由彻彻底底地爆发一次!这雨愈下愈烈,丝毫没有要喘一口气的意思。南京人也好久不曾这样凉快、这般爽快了!下,就让它下吧,就算堵塞了交通,淹没了马路,心里还是欢迎的。长期的烦闷不发泄,还真让人以为南京夏天那烈性子的棱角已被毒辣的太阳磨平了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