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下,在现代文明载体的影响下,各种方面的文化得到了新的交流和讨论,各种文化的热度一点点上升。其中,就不乏传统文化。现在,比较有影响力的现代方式有很多,比如时下热播的历史剧,知识类综艺节目,还有一些名人的讲座,都有很大的热度。由此可见,传统文化的复兴势在必行,但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复兴,还需要改进和发展。
现在讨论度比较大的就是历史剧。对于这种题材,有人持赞同意见,认为历史剧既能让人了解历史,弥补知识的空缺,又能寓教于乐。有人赞同就有人反对,2017年10月29日,百度知道的匿名网友就提出:“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在思想内容方面没有一点创新和发展,对小说《三国演义》表达的思想没有进行任何筛选,统统照搬。其照搬了原著里“蜀汉正统论”的思想,承袭了原著中“尊刘贬曹”的政治倾向性,将原著中的“腐儒”思想发挥到了极致。”这也说明了历史剧也有很大的弊端。
对于历史剧的拍摄,我个人支持前者的说法,历史剧有利于我们了解到课本中所没有的知识,更加多元立体地了解一个历史人物,并且比课本的讲解更加引人入胜,能激起学生的兴趣,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。当然,我并不认为历史剧没有弊端,更不觉得它可以代替课本。历史剧中加入了很多无从考证的野史和编剧为了吸引人眼球的“剧情”,有一定的娱乐的成分,不能当作正史来对待,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改编,但不能为了抬举一个人物就将配角的功劳加在主角身上,更不能有意地贬低配角。很多影视剧都有这样的成分,因此,在观看历史剧时不能一昧地听信,要学会用自己的眼光来分辨:哪些是正史,哪些是野史;哪些是史书上的历史,那些是戏说的历史;哪些是科普向的剧情,哪些是娱乐向的剧情。但对于历史剧的微小改变不能过分追究,毕竟历史就是历史,史学家会严肃地进行考证;历史剧是历史剧,要抱着寓教于乐的心态来观看,可以全听,但不能全信。当然,确实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载体,但追剧不能干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,任何干扰学习和生活的娱乐都不配叫做寓教于乐。
历史剧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载体,那么还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呢?当然有,央视就出品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类综艺节目,比如《中国诗词大会》、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》、《百家讲坛》等等。在《中国诗词大会》中,各选手大放异彩,不但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量,而且对于诗人的写作背景,时代背景等额外知识都有很深的研究,这很有助于我们学生知识的拓展。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的“飞花令”环节可谓是脑洞大开。飞花令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韩翃的诗《寒食》中,诗中写道“春城无处不飞花”,这也可见大会有关人员的用心良苦。《中国诗词大会》也提高了诗词的普及度,收视率高的让很多农村的大爷大妈也能叫上陈更的名字。而且,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诗词竞赛,康震、王立群、蒙曼等老师他们聊的不只是诗词,他们会聊毛泽东的梅花和陆游的梅花之间的不同,会聊现在的大龄剩女问题。这不只是一场诗词比赛,更是一次对社会现象的解读狂欢。
当然,《中国诗词大会》也不是没有缺点,嘉宾含水量较大,很多常见诗词都会错;运气对结果响很大,有时候做对的题量相同,但因为题目难度不同,最终的成绩出现差异,选手被淘汰,这种比赛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,需要一定的修改。不过《中国诗词大会》即使有一点瑕疵,但瑕不掩瑜,这改变不了中国诗词大会能丰富知识,增长才干的事实。
除了收看《中国诗词大会》,电视节目《百家讲坛》也是不错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。通过偶尔收看《百家讲坛》,我了解到了一些平时不知道的孔子的故事,但是也有滥竽充数的讲师,让我很恼怒。她就是几年前被有些人追捧,但也被有些人唾弃的于丹。我很疑惑,为什么这样的“江湖骗子”也能踏上《百家讲坛》的讲座讲孔子?于丹有这么一个著名的“思想”广为流传:“大家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出门,不和它较劲。关上门窗,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;打开空气净化器,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;如果这都没用了,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,不让雾霾进到心里。”这个说法被大妈们的喜爱和追捧,但也受到年轻人的唾弃。著名杂文家、畅销小说家李承鹏就如此评价于丹:“浑身正能量,满血是鸡汤。”这句话在我个人看来一针见血,于丹的正能量过于盲目,似乎即使别人的故意伤害她,只要意志坚定,也伤害不了她的心灵,攻击不了她纯洁的精神。遇到问题先想想自己,这种想法固然是好的,但面对雾霾这种环境问题,不但不去治理污染,调节环境,从根源解决问题,而且还选择逃避,这种想法真的是对孔子的正确解读么?我看未必吧。
于丹对于传统文化思想的诠释,和易中天差的不是一星半点。易中天对《三国演义》的戏说,和当代历史剧的性质是一样的,都带有寓教于乐的成分;但于丹对《论语》的解释,却有歪曲事实的成分在里面,讲忍耐顺从,认为遇到事情就要规避,我认为这着实不对。面对灾难,如果人人都麻木,只知道一昧地逃避,不去反抗压迫,或许我们现在还生活在像夏末暴政一样的时代吧,不,甚至有可能我们连大洪水时代都熬不过去。不去治理环境灾难,不去反抗政治压迫,我们,又如何能建立起在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呢?
用讲座的形式诠释传统文化固然是好的,但不能歪曲原著,更不能传递错误的三观。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,有一些古代观点确实不符合现代文化,需要摒弃。可是对于符合社会现状的观点和精神进行歪曲理解,在我个人看来,使不得。
现代文明载体与传统文化精神的融合,是一个新兴领域,需要人们进一步的摸索。现在的成就固然很大,但也有所不足,既然有缺点,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。要以专业人士的斧凿来一点点地铸造新时代传统文化的高楼,并削切掉滥竽充数的朽木。
指导教师:禚洪庆
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_初二议论文2000字相关内容
秋叶伴着桂花的淡淡纯香,迎着与秋交错的夕阳悄然残落,漫漫长风中……我,一片云,一片小巧而雪白的云。人类是我的母亲,上帝是我的外祖父。我会尽情地享受我的自由,无忧无虑地在天界遨游。虽然我已化为一场美丽的雪,纷纷扬扬的飘落,但是我依旧想念他,想…
今年是农历辛丑年,也就是牛年。快乐的新年到了,全国人民纷纷相互祝贺“牛传乾坤”“牛气冲天”,还有“Happy牛Year”……但记得去年2020年春节,新冠肺炎大爆发,全国人民齐心抗疫,大家都自觉居家不出门,大街冷冷清清,整个世界好像都停止了…
今年的冬天,异常的寒冷,地都冻裂了缝,北风刮得有几分刺骨,却丝毫无法减弱我们回家的渴望!父亲订了凌晨三点多从揭阳开往广州的火车票,遥远的路程将因为回家心切变得更加漫长。我手持四人同室软卧票,好不容易和父亲挤入到那间极为狭小的车厢时,已有一位…
“绿化地上,已经有荠菜长出了!”姥姥一进门,来不及换鞋,先大声宣布她的发现。“我也发现了呢,这个周末,咱们抽空儿去挖荠菜吧!”妈妈附和着。“可是,这周六上辅导班,周日有论文导师见面会……”我的话一出口,大家都沉默了。什么时候能有空去挖荠菜呢…
所谓人生,如逆旅,进一寸有进一寸的艰难。少年时期,“看山皆是山”,世态人情还未曾张开它饕餮般不知餍足的巨口,那少年裘马轻狂的张扬,那少女故作惆怅的对镜花黄,那渐渐升起的朝阳灿烂,无不是属于未经世事的他与她。然而,终是浮云一别后,白衣苍狗。那…
看了《大卫科波菲尔》,忽然发现了这个世界的疯狂,也看到了金钱的力量——它既能够帮一个人完成愿望,但是,同时它也能让一个人家破人亡。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,暴露了金钱的罪恶。大卫科波菲尔是个可怜的孩子,他没有父亲。然而,更意想不到的事…
《红与黑》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。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,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,广泛地展现了“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”,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,教会的黑…
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初中读书笔记2000字(1)初识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是在初中的时候。记得当时老师让我们读这本书,并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。年少的我只是草草的摘抄几句话应付了事。而现在,再读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,重逢这位旧友,对他,我有了更深…
圣诞,英文是CHRISTMAS,美国韦氏辞典,认为这个字是由CHRIST+MASS合成的,其意义是“基督祭典”,而英国牛津辞典亦做相同解释。央格鲁撒克逊语“圣诞”一句,也一样是基督祭典之意。其它非英语系统国家,如法国、西班牙、意大利等,“圣…
东非大裂谷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,20世纪50年代末期,在东非大裂谷东支的西侧、坦桑尼亚北部的奥杜韦谷地,发现了具史前人的头骨化石,据测定分析,生存年代距今足有200万年,这具头骨化石被命名东非勇士为"东非人"。1972年,在裂谷北段…
提起张学良,就不禁让人生出无穷的感叹。一个光明磊落的将军,出于国家民族的大义,为了促使蒋介石抗日,毅然发动了“西安事变”,又亲自送蒋回到南京,从此却过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囚禁生活。造化怎么会如此捉弄人呀!尽管张学良受尽了屈辱,但对造成自己悲剧…
在水浒传里,有这么一个运气特别的人,虽贵为名将之后,但一生总是不如意,起起伏伏——虽然“伏伏”多于“起起”。他叫杨志。他是三代将门之后,官至殿司制使官,祖上就是大名鼎鼎的杨家将。他是水浒传里血统排行榜的第三位,仅次于后周皇室嫡系后人柴进和关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