鲜衣怒马少年时_1000字
作为一名业余的诗词爱好者,《鲜衣怒马少年时》这样旧史新说的书自然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。
这本书从杨广开始,前记录了三十多位诗人人生中某个阶段的经历,收录诗词三百多首,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出了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。其中,有两位诗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首先是诗圣杜甫。这位用泪水写诗的大诗人,一生的代名词似乎都是“诗史”。但在年轻时,他。也是一个“放荡齐赵间”的“游侠”,侠肝义胆,却与李白不同。李白沉迷道教,只求炼丹成似,而杜甫是一个现实主义者,他们很快结束了这段由诗结成的生活,也结束了他快活的青年生活。之后,大唐的转折点——安史之乱爆发,四十三岁的杜甫也开启了人生的下半程。他忧国,面对被围的国都,破碎的山河,稀少的人烟,他写下《春望》,用以表达至暗时刻的内心情感。他忧民,写下“三吏三别”,用精练的语言,道出了乱世之中人民百姓的疾苦。咸阳桥边,他写下《兵车行》,替被迫参军的战士发声,向黩武的玄宗抗议,以人哭起,以鬼哭结,极具震撼力。成都草堂里,他推己及人,写下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,把自己的苦难丢在一边,设想出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,可见杜甫的伟大。这个见证大唐兴衰的诗人,用真实的笔调和情感,记录下了人民困苦,百姓流离。他没有李白的“狂”,没有王维的“空”,有的,只是赤裸裸的现实。正是这“现实”,成就了一代“诗圣”,让他拥有了非凡的灵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