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准确地审题
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,每一个考生都必须按照同一的命题要求来写作,否则就不好比较了。说得“白”一些,就是叫你写什么,你就得写什么,千万不能我行我素,否则便是“跑题”。跑题,意味着彻底失败。当47万考生都在比赛“排球”时,你却偏偏去踢“足球”,即使踢得有如马拉多纳,也是无效的。
审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“粗心”。考生朋友必须定下心来,一字一句把命题看清楚,千万不能慌慌张张地“扫描”。临场怎样默读?大体上讲,乃是一个词、一个词地“慢”读!譬如:请以—尝试—为题—写—一篇—记叙文,不得—少于—800字。这是审题的一种好技巧,可以强迫你把题目全部看清楚。如此阅读,目的是找出“关键词”,吃透“关键词”。关键词是命题老师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,决不能等闲视之。2003年的关键词,是“情感亲疏”的“亲疏”和“认知事物”的“认知”;2004年的关键词,是“山的沉稳”的“沉稳”和“水的灵动”的“灵动”。你把这些关键词抓住了,你的立意和构思就不会滑到其它地方去了。
关键词找出来了,你最好用铅笔轻轻把它圈出来,以强化自己的定向注意,免得心中一慌,丢三忘四。那一年考两幅漫画的比较,有4个关键词——“欣赏”、“比较”、“更”、“理由”,许多考生都看出来了,但下笔时一乱,便丢了其中的一两个,成绩大受影响。如果用铅笔圈出来了,有一种可视的“物质”依托,你就不会“黑熊掰玉米”——掰一个丢一个了。
二、辨析几种作文模式
从1999年起,江苏考生连续6年面对“话题作文”。有人问我:今年考不考“话题”了?我说:6月7日上午准知道。用意很明白,即不要猜题、押题,只要从多方面准备好了,临场一定有底气。
一般说来,高考作文的模式主要有3种:话题作文,材料作文,命题作文。下面分别做一些说明。
①话题作文。
只要题干中有“请以‘******’为话题”一语,你便可立即认定:此乃“话题作文”。话题作文的“材料”,只是命题者的一种“启发”和“提示”,仅供参考。它的关键部位是引号(“……”)中的那些文字,这是明确的、法定的指令,大家都得遵照。所以,我恳请47万考生朋友一定要把引号里的每个字、每个词看清楚,想明白,然后再立意、构思、行文。话题作文可以不使用考卷上提供的“材料”(如去年的哲理散文诗,前年的智子疑邻寓言),而且鼓励考生挣脱“材料”,开辟新的天地。说得再具体一些,即你的文章中可以不涉及“材料”的内容,但必须直接与引号中的词语相关。再者,“话题”本身不是文题,你应当自己拟定一个好题目;直接把话题拿来作标题,效果肯定不妙。
②材料作文。
这种模式,6年不用了,但生命力还在。不可忽视。如果题干中没有“话题”二字,你就得小心了,应当想一想:这究竟是什么作文?1999年高考作文没有“话题”二字,但却是“话题作文”,它的表述是:“请以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’为作文内容的范围,写一篇文章”。这一年,江苏阅卷点发明了“话题作文”一说,第二年全国命题移植过去了,从此风靡天下!一般说来,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是:请阅读以下材料,根据材料,自选角度,自拟标题,联系实际,写一篇文章(记叙文或议论文)。材料作文的“材料”,是考生写作的根本依据,所以这类作文在行文时必须紧扣“材料”;如果通篇没有提到“材料”,那就严重违背命题要求了。这,正好与“话题作文”相反。材料作文既要紧扣“材料”,又不能大段复述材料,比较顺当的做法是:一开始,交待一句“读了以上材料,我想到了什么什么”,然后进入正文;在正文写作中,可以适时回顾、点击一下“材料”。
③命题作文。
这种作文不需要考生自己拟题,文题已经直接印在考卷上。如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、“习惯”、“尝试”等等。它往往文体不限。审读这类考题,必须把这个词的内涵吃透,或者把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吃透。譬如“尝试”,是指一个或一些人主动、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,从而获得某种感受或启示。考生如果把“主动”和“第一次”丢了,写成了“被动”和“第二次”,那就视为“跑题”。前年,我为江苏省高中作文大赛命过一道题:“乡音”。这就是命题作文,学生必须围绕“乡音”展开思路,文体也不受限制。
高考作文指导之方略相关内容
2015-2016学年南昌高三一模考试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六、写作(60分)18.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(60分)我们的生命总是在“完成”和“未完成”的状态中行进。回家卸下行囊,是一次旅行的完成;高中毕业…
2015年南昌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审题立意指导18.阅读下面的文字,根据要求作文。(60分)人头攒动的旅游景区,乘坐观光缆车上山下山的游客络绎不绝。缆车给游人们带来了便利,也引发了大家的议论和感慨。有人说“缆车真好,一路轻松游览,居…
2014南昌市一模考试作文题写作指导及评分细则相关链接:2014年南昌市一模考试作文题目解题:关键词:好玩、兴趣、爱好、热爱(1)”好玩“比”兴趣“境界更高一层(2)“好玩”背后的“深意”:意义价值正—是一种态度:热情、坚持、专注反—是一种…
材料作文,它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,又有自拟题作文的自由性;既能考查考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,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展示其写作能力的自由空间。更由于“材料”所具有的灵活性、丰富性、与时俱进性,以及极高的抗拒“猜题”的优势,因此材料作文一直受到一些地方…
写作对语言的运用有着严格要求。学生在习作中经常会出现“有话写不具体”的现象,究其原因,是缺乏语言的积累。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。1、语文课本中积累语言。教育心理学指出:“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,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,是理解和运用语…
记写人物的方法种种,而常用的不过如下五种:引联式、转情式、议证式、寻访式、纪传式。1.引联式。本式的套路模式是:睹物思人→联想回忆→睹物议人,总结全篇。凡是一件记录着被回忆者品格与某些特殊经历的物品,均可作为引起联想的触发物。其次是所回忆的…
大题小作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、小文章,为大题目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,从小处着手,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,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、闪光的思想。【策略解读】1.切割话题。写作时将“大话题”进行切割,使之变成若干“小话题”,然后从…
“虚”与“实”是一对相反相对的概念:“虚”是主观的,“实”是客观的;“虚”是抽象的,“实”是具体的;“虚”是远处的,“实”是眼前的;“虚”是隐藏的、含蓄的,“实”是直露的、明朗的。所谓虚实错位,就是虚题实写,实题虚写,即由实写虚,由虚写实。…
“对比”有三种情况:1、将两个事物或人物进行对比。例:我称他弟弟,真有点“名不符实”,因为他个头比我还高一点。有时他反要我叫他做“哥哥”。闹得我哭笑不得。这也难怪,我才比他大20分钟,双胞胎嘛。分析:通过“我”和弟弟的对比。突出“弟弟反比哥…
作文,相当于音乐课的视唱练习,相当于美术课的速写、素描,你能说视唱练习等有什么完整的格局、有一定的套式吗?在语文教学中,一直存在着学生怕写作文,一提作文便愁眉苦脸;老师怕改作文,改作文犹如“移山”,费时费力,效果却并不明显的现象,所以作文教…
【题目】以“温暖”为话题,或以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。【构思引导】1.想象。不管是话题还是命题,面对这个题目,首先指向的是我们心灵的一种感觉。一种让我们心里春日艳阳般暖洋洋的感觉。那么,你要搜寻一下,在我们的生活中,有没有让我们感到“温暖”的情…
关于“文采”的重要性,南京师大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曾有一段精彩的论述:“它必须有光辉。没有太阳,应该有个月亮;没有月亮,总得有个星星;没有星星,总得有个萤火虫吧!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,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。”先请看李白的两首诗:静夜思清平…